本帖最后由 sixmonk 于 2025-11-10 14:38 编辑
想起10年前自己的入行路 那会身边几乎没有参考的成功案例 也希望能给论坛想入这行的年轻人切个剖面
# 我当时的决策背景 我的入行算是误打误撞 几乎是从毕业后的半年,工作内容大部分都是围绕着软件 但真要下定决心入这行,还是纠结仔细思考了一个月。机械行业我当时觉得不适合我的原因是:低端的心态太严重,技术传承对新人极不友好。IT行业吸引我的是,我可以无国界无门槛的学习非常多好的系统,设计,源码。在自己的电脑上就能调试运行。而机械行业相对较难。
至于发展,当时我身边可参考的活的案例很有限: 高中同桌A是计算机本主,但那会他正在中科大读研,他本科同学也都刚入职场不久,参考价值不大 高中较好同学B,C,D,E 毕业前就通过当时比较火的培训,转行进了这行。B,C,D,E 都是当时河南一本和二本院校,专业分别是材料,自动化,电子信息,电子信息
# 跨越10年,他们怎么样了? A 是正宗的本主,反而放弃了这个行当。硕士毕业通过河南选调生考试,进入了公务员行列,现在依旧没有升迁。 B,C 当时一起培训的,B在杭州短暂工作后,选择在郑州定居(媳妇是郑大老师),做前端,去年被裁,现在会自己全栈接些活儿。 C 在杭州,也是前端, 听说发展的不错,在杭州买房定居。 D 在沪工作一段时间后,感觉不适合做后端开发,在公司内部转到了运维,好像一直没跳过槽,薪资一般,但在浦东买了房(200w+),未入沪籍。 E 我们中最聪明的一个,几乎不学习,考试型选手, 也在沪,小公司做后端开发,我多次劝他跳槽,但始终未行动,今年刚结婚,未买房未入沪籍。
10年过去,转进这行的我的同学们,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,甚至随着年龄变大,往后仍会恶化。
这是我身边活的案例,取得成绩,我相信在任何行当都不是轻松的事情。
# 难道就没有机会吗? 如果你看到上面历经10年,普通人转行的现状后,仍然觉得自己非常热爱这行,我会带你看看另一剖面:
当下行情,你会面临,如何转进Top互联网公司? 1、应届:如果你非211 985 本/硕,劝你放弃,概率极小(因为在我近2年校招案例中,几乎没有看到活的非211/985 本或硕,跨行进入初面的,除了一个复旦学材料的) 2、社招:留给你的窗口大概是毕业前5年,你需要有扎实的技术,一份小公司不错的项目履历,还有一些运气。
进来之后,你会面临,如何竞争? 1、如何你是基础架构线:前人几乎将公司基建的基础架构都打造的差不多了。你进来几乎不会有从0-1的机会,更多的是维护。 2、如果你是业务研发线:Top互联网公司就那么几家,业务几乎都定型。开疆拓土的蛮荒之地都在近10年被人挖掘完了,业务快速发展,你从0-1重构了一些系统支撑了业务的快速发展,从而带来你的快速升迁和机会,几乎很少了。
适应之后,你会面临周期的绩效考核: 互联网公司的绩效,按绩效高低决定奖金分配,高绩效会有6个月甚至更多的奖金,低绩效则面临无奖金或被淘汰,核心就是防止组织僵化,加快人流动的速度
如果你仍旧有热情 > 结论先行:薪水确实非常可观,即使是应届生薪资也极具诱惑(网上几乎是公开的)。但如果你立志在互联网行当做工程师,几乎只能京沪深杭,在这个行当的塔尖公司,可以参考市值排名,未上市的参考独角兽估值。
中概这些Top公司,正如色猫之前提到的,即使是销售这些年走出去的效果,感觉是比机械行业要好的。无论是字节,多多,阿里 等等。 既然走出去,必定要和世界产生联系,是企业的机会,同样也是工程师的机会,需要你有国际化视野,需要你在出海中有贡献,当然对你的要求也会更高。
每个行当都有每个行当的特点,但有一点是相同的:每个行当吃肉的只有塔尖的那些公司,不可陷入低端。 每个行当也都有每个行当的生命周期,未来10年,会怎样,我不知道,跟跑步一个理儿,不掉队,总还是有机会的。 而这个行当确实是非常愿意给奋进的年轻人机会的。
希望这俩个剖面对你有帮助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