机械荟萃山庄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385|回复: 10

“保时米”幻灭了

[复制链接]

2万

主题

2万

帖子

18万

积分

超级版主

Rank: 8Rank: 8

积分
185201
发表于 3 天前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寂静回声 于 2025-5-19 14:45 编辑

雷军最近摊上大事了。
这位曾经信心满满地宣称“用1999元颠覆传统手机行业”的著名企业家,他旗下小米汽车的首款车型SU7上市不到三个月,便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退货潮和公关危机,网络上对小米汽车质量的质疑、用户维权视频的疯传、小米门店前退车的长龙,雷军的“造车梦”正面临着现实中的巨大灾难。
一度被视为“智能终端进军高端制造的模范”的小米,为啥现在反而成了众多造车新势力中的一个翻车的典型?

雷军的小米手机从来不掩饰自己对苹果的模仿,甚至他讲PPT的穿戴和场景都是模仿乔布斯的。雷军也常常以“雷布斯”自居。
从UI设计到产品发布节奏,从生态系统构建到硬件布局,小米一直将苹果视为“产品哲学导师”。雷军本人甚至直言“小米未来要成为中国的苹果”。在2021年苹果曝出内部正在研发Apple Car的消息后,小米迅速宣布跟进,成立智能汽车部,并将“造车”上升为集团级战略。
但后来的情况发展有些出乎雷军的意料,因为苹果在砸了100多亿之后,居然宣布自己不造车了。

苹果之所以放弃造车,核心是两点:首先就是产业链过于复杂:智能电动车不像iPhone那样可以完全控制供应链,所需的电池、电驱、底盘、安全系统等均需大量外部合作单位。
其次是商业风险太高:目前全球车市增速放缓,而智能汽车的盈利模式也还没有形成,任何微小失误都可能付出沉重的代价。即使是特斯拉,现在也遇到了巨大的困难,还被媒体发现利用造假来骗取补贴和维持销售数据。
小米本来是在看到苹果的打造科技汽车的构想后,就断定这是下一个爆点,于是全力跟进,调动整个生态链资源强推造车计划。在技术储备、供应链整合、品牌战略远未准备好的情况下,小米做了一个不属于它擅长领域的大赌注。
所以问题就来了,苹果不敢干的事,小米为啥就敢呢?这个问题可能没人能知道真正的答案,但现实是,小米就是敢,而这似乎也注定了“雷布斯”要遭遇失败的命运,因为他这次没有按照苹果做的做。

小米汽车最初的销售非常成功,主要是因为他们揣摩和利用了中国消费者们“花小钱、办大事”的心理,推出了高端豪车平替的概念。
SU7刚亮相时,其设计酷似保时捷Taycan,甚至被调侃为“保时米”。而雷军本人也在发布会上屡次用“百万级性能”“Taycan对标”来制造市场话题。
这在短期内创造了巨大流量,但也带来了极端错位的用户预期:用户们被雷军的宣传暗示能用20万就得到保时捷的享受。

但雷军可能忘记了,中国消费者还有一句话:便宜没好货。
小米宣传中强调“跑车级性能”,实际交付体验中却出现续航缩水、底盘偏软、操控普通等问题;而小米的造车工艺更是惨不忍睹,居然出现天气变热后,前机器盖子因为热胀冷缩而鼓起来的情况。
小米汽车的质量在权威的国家级质量机构评比中惨遭垫底。在这次翻车之前,小米汽车就已经出现因为质量问题导致三人被烧死的惨剧。
渐渐地,社交媒体上居然出现了“特斯拉车主看不起小米车主,小米车主退车换比亚迪”的讨论开始发酵,小米的品牌形象出现惊人的崩塌。
“保时米”这三个字,已经成为新能源车鄙视链的笑柄。

我们要求退车。”多名小米SU7 Ultra车主近期联合发声。

起因是他们花费了4.2万选装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,不具备宣传的“高效导流”等功能,存在虚假宣传或者官方表达有误,因此要求退车。

去年10月,SU7 Ultra原型车在纽北赛道以6分46秒的成绩加冕“纽北全球最速四门车”时,为之雀跃的米粉或许不会想到,复刻原型车同造型的挖孔前舱盖设计,会陷入宣传话术与实际产品功能严重不符的质疑当中。

小米su 7 ultra车主集体发言,要求退车
简单来说,4.2万元选装的性能配件变成了一个“摆设”。而这台“赛道神车”是小米的高端车型,官方指导价52.99万元起。
小米也承认了“货不对版”,5月7日做了公开致歉,称“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,在满足复刻造型的需求之外,还提供了部分气流导出和辅助前舱散热功能。我们对此前信息表达不够清晰深表歉意”,并且,小米承诺对于未交付的订单提供限时改配服务,锁单用户赠送2万积分以表诚意。
此前,小米汽车官方曾宣传:“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完全复刻小米SU7 Ultra原型车,采用了相同的空气动力学设计,2个贯穿风道,实现前部空气高效导流。”
雷军曾在直播中也曾提到,“我们不能只做个外观,所以我们内部的东西也都要改”。
许多消费者信以为真。但在4月底,有车主提车后拆解发现,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的内部结构与普通版几乎一模一样,只多了一个支撑的塑料板。
所谓的“双风道高效导流”碳纤维开孔,无法有效引导空气至刹车系统,也未能产生下压力。更讽刺的是,有博主用鼓风机对着挖孔机盖吹风,气流没有形成有效导流,让盖在上面的纸巾纹丝不动。

尽管雷军在发布会上强调“从芯片、算法到整车控制我们都掌握核心技术”,但业内人士普遍指出:小米汽车的智能化远未达预期:SU7在语音识别、自动驾驶、人车交互等方面表现平庸;所谓“全场景智能座舱”在细节体验上远不如其他国产品牌;小米的自动驾驶依赖外部方案,缺乏闭环自研能力。


对于一个对标保时捷,以性能为卖点的品牌,小米汽车的底盘与操控仍由传统的国内车企代工拼装。
用户实测称“跟思域没啥区别”,悬架调校偏软,转向模糊;高速行驶时稳定性不如预期,有车评人称其为“假跑车”。
除了能烧死人之外,小米汽车的质量也是小毛病不断:大量交付车辆出现品控问题:雨刮失灵、中控死机、异响门板、断电重启等。
根据社交平台大量的视频爆料,“提车当天进维修站”屡见不鲜。


近日,小米、蔚来、理想等头部车企集体为“智驾”改名,已经将相关功能更名为“辅助驾驶”。
考虑到安全问题,小米也对SU7 Ultra的“马力”出手了。
4月30日,小米通过OTA推送SU7 Ultra 1.7.0版本更新,新增“排位模式圈速考核”功能,将车辆最大马力从1548匹限制至900匹。也就是说,要想解锁最大马力,小米车主得先去赛道刷个成绩再说。

要知道,自诞生起,SU7 Ultra就凭借着1548匹的超强马力、1.98秒破百的速度,吸引了不少车迷,说白了,很多人就是冲着大马力去的。但如今,只有车主在官方赛道上证明自己的实力,达到系统中的标准圈速,才能解锁最大马力。
当然,小米官方客服的态度很明确,“为了确保我们赛道新手的安全,所以他在这个赛道进行圈速考核,达到我们官方的建议的成绩,之后最大马力才会进行解锁”。


然而,大部分反对的声音认为,没有最大马力的加持,那么这款车将丧失它本来的灵魂了。而且他们认为,小米没有征询过意见和车主调研就决定,完全是一种不尊重车主的表现。
收到大家反馈后,5月7日,对于限制马力问题,小米承认在沟通和说明方面做得不到位,没有充分征询大家意见,已暂停推送,并会在4—8周内通过新版本解决。
可以看到,近期,出事的小米一直处在“接收反馈、道歉、修改解决方案”的循环当中,毕竟直面质疑才能挽回口碑。

以互联网思维颠覆传统车圈的品牌,正经历着造车以来最严重的信任危机。而与消费电子产品不一样,汽车承载了更多,尤其是承载着生命安全的重任。这次社会情绪的猛烈反弹的一大关键在于,对技术、责任与信任的三重审视。


小米一直以“供应链管理”见长,但在整车制造这种需要高度系统工程能力的领域,他们的“手机思维”这次显然是不灵了。最令小米难堪的是:它曾引以为傲的“米粉”,这一次变成了最早的退货大军。
不少用户反映自己是在“情怀+雷军号召力”驱动下下订,结果提车后感受到“廉价科技感与过度营销造成的落差”。尤其是对小米的智能化体验失望、硬件质量不稳定大量出现后,就形成了退货潮。部分车主甚至拉横幅、组团维权,直接冲击小米品牌公信力。

而小米的公关团队在此期间的应对可以说是灾难性的:官方客服统一口径“没有质量问题”“属个案”,这“成功”激化了用户的情绪;雷军的个人微博也沉默长达两周,被网友质疑“只会演讲不敢回应”。虽然有部分微博大V和车评人替小米“洗地”,但却反而加剧了舆情的崩塌。
或许雷军终于认识到了小米毕竟不是苹果,更不是特斯拉。


路透社5月14日报导称,由于消费者反弹,小米SU7电动车的新订单数量正在迅速下滑。报导援引德意志银行分析师周三(14日)发表的一份报告称,今年4月份小米SU7的新订单数量较3月下降了55%,而且进入5月以来,订单减少的趋势仍在继续。报导指出,本月前两周的订单量为13,500辆,远低于3月份第二周23,000辆的订单量。
路透社的报导认为,小米SU7订单骤减的现象,与3月末一辆小米SU7发生的致命车祸,以及SU7 Ultra双通风碳纤维引擎盖设计涉虚假宣传的丑闻有直接关系。
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廖建勋日前接受采访时表示,从消费者反馈及相关测试来看,小米SU7 Ultra对选装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的宣传与产品实际表现差距明显,若无法提供合理说明或证据证明宣传属实,很可能被认定为虚假宣传。

苹果之所以能放弃造车,是因为它明白汽车硬件的特点,使得汽车的生产不能靠复制电子消费品的模式去实现;而小米之所以坚持,或许是他们看到了特斯拉的成功,就觉得自己也能行,毕竟雷军在汽车发布会上演讲时,没有再模仿乔布斯的穿戴,而是“恰巧”穿了和马斯克一样的衣服。
或许他以为自己真的已经全面掌控了中国消费者的心理。




母亲节那天看了一篇很想问候他母亲的文章,标题是《雷军,为何如此难得——时代的馈赠,属于我们所有人》。这篇文章是基于雷军的微博写的,雷军说"这是我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一段时间。"
在很多人看来,现在的雷军相当成功了,怎么会是最艰难的时刻呢?我觉得这种艰难,更像是苦难营销,打造悲情人设,既能缓解当下的舆论困境,又能避而不谈责任和问题。一个内心真的充满悲悯和责任的企业家、产品经理,又怎么能做出那样的PPT呢?"比苹果电脑的最厚处还要薄13%……,"比一元硬币还要薄",结果是跟竖起来的硬币比,4.2万元的"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",承诺"复刻原型车空气动力学设计",结果毫无用处就是个摆设,被戳穿后就说"我们对此前信息表达不够清晰深表歉意",这不是表达不够清晰,这是赤裸裸的诈骗。

我们的消费者是相当宽容的了,毕竟天天无怨无悔的吃着垃圾食品,这里的垃圾不是形容词,是名词,所以面对垃圾产品时,这里的垃圾不是名词,是形容词,特别是国产垃圾产品,我们是不会苛责企业和老板的,反而特别体谅,有时候这种体谅不仅仅是花了多少钱的代价,而是要付出生命的代价,雷军如果真有他营销出来的那么慈祥又慈悲,那又怎么会这样赤裸裸的欺骗和伤害,别说PPT是手下的人做的自己毫不知情,别说产品是工厂代加工的自己完全不清楚。

那篇文章说,"你真的很不一样。你是那个在流量洪水中还坚持谈产品的人""我们珍惜的,不只是一个企业家、一位产品经理或一名创业者,我们珍惜的,其实是一种正在消失的气质——那种明知很难仍选择真诚,明知孤独仍选择走向人群的勇气。这个时代,可以没有神话,但不能没有你这样的人。"

这个时代,真的没有神话,只有笑话,这个时代不能没有你这样的人,因为你就是笑点。不过仔细想想,这样的作者,这样的文章,或许才配得上真实的雷军吧。再仔细想想,我都觉得遥遥领先的余大嘴没那么令人讨厌了,同样是忽悠,他至少真诚,什么东西都摆在面上,愿者上钩,而雷更像是专业的钓手,先打窝,欺骗性强,貌似真诚之下,危机四伏。



事实上,前述那些话也适用于其他造车新势力品牌企业。因为近期以来,他们都有过类似的极致化演绎。
比亚迪高调发布“天神之眼”高阶智驾系统,提出要开创“全民智驾”;
吉利推出五套阶位不同的“千里浩瀚智驾系统”;
奇瑞推出四套智驾系统,命名“猎鹰智驾系统”;
蔚来宣布自研的“全球首颗车规级的5纳米高阶智驾芯片,经过三年多时间打造”、研发金额“相当于1000座换电站”……
“巨资研发”、“智驾普惠”噱头下,视觉大模型、端对端系统等概念被极力渲染。

严格说来,他们都应该接受一场审判。
原因在于,他们将智驾技术理性的发展,演变成为一种技术拜物教。
不仅将智驾技术当作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事物,更是把这一技术实践上升为一种意识形态,从而对社会进行了相当程度的控制和影响。

为何单单要审判雷军?
其将黑格尔“绝对精神”与硅谷“技术奇点”理论,进行本土化重构后,将产品包装为“技术圣物”,将普通消费转化为信徒的“皈依体验”,完成从产品消费到精神皈依的转化。
其秉持技术原教旨主义,以个人IP的神格化塑造“科技先知”印象,将企业家身份转化为智能时代的“布道者”。
雷军及米粉群体对智驾产品顶礼膜拜,对其技术发展无限乐观,对技术统治思维日益骄矜,创造了一种建基于科学基础上的技术宗教信仰。
他们通过智驾产品的文化工业,不断输出“智驾万能”“智驾无限”“智驾伟大”等社会价值与社会理念,不断形成对智驾技术的社会化崇拜,并完成自我附魅的过程。

发展人工智能技术,必须将人放在主体地位,以人的逻辑而非物的逻辑去发展,毕竟人始终是目的而不是工具。
小米智驾技术和产品,缺少的或正是一种“可知”、“可信”。
所谓“可知”,是指确保智驾技术系统的透明度,使其行动逻辑和决策过程对所有人来说都是透明的,易于被消费群体理解和掌握。
所谓“可信”,则意味着智驾技术系统能够得到不同群体或个体的共同认可,具备高度的可验证性。
如果小米智驾技术兼具可知、可信特征,更多体现人性化和良善化,此番就能避免人车协同的不和谐声音。
技术上最伟大的胜利与最大的灾难几乎并列,每一种技术都既是恩赐又是包袱,不是非此即彼的结果,而是利弊同在的产物,这对小米也不例外。

小米的技术拜物教,是试图通过技术控制,构建极端秩序化和高效社会生活的映射。
技术拜物教的实质是一种异化行为,人类加诸之上的宏愿永远无法达成,却会带来自身的风险,对技术的极端崇拜无论多么虔诚都不会带来利好改变。
以小米为代表的智驾技术,将有限的技术手段无限抬高和过分美化,俨然一种新式的意识形态,包含着一种技术资本权利的“暴力美学”,以崭新物神的姿态,成为凌驾于现实世界之上的新智能光鲜外衣。
这场审判的意义,目的在于实现对智能拜物教的批判性超越,体现智驾是技术服务论,而非技术统治论,在人类与人工智能之间赋予人绝对的优先权。
这其实也可以是一场雷军的自我审判。立足点是跳出经济中心主义的发展陷阱,如何将智能技术置于合乎人性的制度框架中,使人减少智能技术公开或隐蔽的宰制,避免诸多未知的、不确定的风险。
“只有当社会生活过程即物质生产过程的形态,作为自由联合的人的产物,处于人的有意识有计划的控制之下的时候,它才会把自己的神秘的纱幕揭掉。”

这个论断无比正确,恳望雷军们能够读进去。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9

主题

1万

帖子

6万

积分

超级版主

Rank: 8Rank: 8

积分
62612
发表于 3 天前 | 显示全部楼层
可惜了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1

主题

163

帖子

8017

积分

论坛元老

Rank: 8Rank: 8

积分
8017
发表于 3 天前 | 显示全部楼层
这文章黑的有点过了吧,Su7综合还是不错的一款车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3 天前 | 显示全部楼层
su7操控国内外 一致说好。

点评

很多国外评测的,B站就有  发表于 3 天前
有卖到国外吗?  发表于 3 天前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300

主题

6862

帖子

3万

积分

论坛元老

Rank: 8Rank: 8

积分
37289
发表于 3 天前 | 显示全部楼层
那些车圈自媒体,谁没充值就喷谁,可以肯定的是小米的汽车应该
是新势力一个水平,不会超过新势力肯不可能超过特斯拉。
是小米和雷总把自己给塑造成了神的地位,那些用户和五毛发现
它不是神,众怒。
某为,也是一样被放在了神一样的位置,遭遇了的议论和用户的
狂轰滥炸,依然屹立不倒,因为他们可以做到全网“舆控”,“精评”。
所以还是小米的背后力量不够强大,不然依然还是神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18

主题

681

帖子

8165

积分

论坛元老

Rank: 8Rank: 8

积分
8165
发表于 3 天前 | 显示全部楼层
如果小米车没有大问题话 觉得是几个里面挺到最后的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29

主题

1431

帖子

2万

积分

论坛元老

Rank: 8Rank: 8

积分
27790
发表于 3 天前 | 显示全部楼层
广州有个车评人,叫什么聪,这人是标准的渣滓,还自得其乐,以前在微博上看过他发的帖子,这人着实欠揍,就这种人还有几百万粉丝看他评车,可想而知车评圈都是什么乐色了,看车评,当热闹得了,现在车评人不修几台顽固车,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车评人,(最后一句,个人看法)

点评

我可没说,我记不清了,好像叫马思聪?  发表于 3 天前
袁启聪呗  发表于 3 天前
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小黑屋|手机版|Archiver|机械荟萃山庄 ( 辽ICP备16011317号-1 )

GMT+8, 2025-5-22 06:55 , Processed in 0.108709 second(s), 20 queries , Gzip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 Licensed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