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地税务部门向外卖商家、网约车司机及短视频主播发通知
近期,中国多地税务部门密集向电商、外卖商家、网约车司机及短视频主播等低收入业者发送自查通知,要求补缴税款。在经济下行、地方财政承压的背景下,这场覆盖面广、力度空前的税务稽查,令大量小微企业主和个体经营者陷入生存困境,部分业主甚至表示“补不起税宁可跑路”。10月29日,一段网络热传视频显示,全国各地电商经营者近期普遍收到税务部门的自查短信。一位播主表示:“留给国内电商老板的时间不多了,查税这一波估计得倒掉一大片。今天全国的电商老板基本都收到了这条短信,要求税务自查。”
他认为,结合刚结束的“十五五”规划、二十届四中全会的信号,“属于国内电商的黄金时代真的开始落幕了”。
在这段视频中,具体案例更揭示了税负压力的严峻性。一位拼多多商家透露,其月流水达1,000万元(人民币,下同),利润仅20万元,但按13%税率计算需缴纳130万元税款,远超实际利润。
外卖行业同样面临困境。一位商家反映,饿了么和美团向税务部门推送的销售额合计约79.5万元,但商家实际到账仅47.8万元,相差逾31万元。这意味着商家不仅需多缴增值税,还需为这31万元差额提供支出发票,否则将被视为利润需缴纳个人所得税。
短视频主播和网约车司机也未能幸免。自10月1日起,抖音对个人主播提现开始扣税,月提现超过6,000元部分需纳税;网约车司机月收入超过8,000元也需缴税。一位主播案例显示,提现10万元需缴税逾6,000元,提现20万元需缴税近2万元。
多位商家在这段视频中反映,平台向税务部门推送的数据与实际到账金额存在巨大差异,却无法获得明确解释。当商家致电平台客服询问推送金额的计算标准时,客服表示“不是按照商家实收来推送的,也不是按照商品原价来推送的,更不是按照顾客实付来推送的”,具体算法不明。
一位电商企业主被要求自查2022至2024年三年账目,总销售额两亿元。在无法取得足够进项发票的情况下,需补缴增值税逾1,380万元、附加税83万元、所得税250万元,合计超过1,700万元,综合税负达10%。而该企业从事低价百货销售,利润率不到3%,且为控制成本,大多数快递和供应链无法取得发票。
多地税务局近期被前来咨询的电商卖家挤满,许多商家在收到短信前并未意识到问题严重性,有人致电税务局询问对策,但税务部门也无法给出明确指导。
面对高额税款,一些企业主表达了绝望情绪。有企业主在视频中称“全体员工罢工,公司解散”;有人感慨“为什么身边好多人都发不了工资”,包括企事业单位、煤矿工人连续数月无法领薪。
一位曾身价过亿的常州博坤玻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怜香表示,虽有外部应收账款可覆盖债务,但因资金无法收回而破产,并遭大量债权人围堵。
更有企业主向税务顾问发出“灵魂拷问”:“如果补不起税会不会进去?如果要进去,我还不如先跑路。”这反映出部分小微企业主在高税负压力下的极端心态。
有上海商铺业主反映,临街商铺空置数月,虽有不少人询问但谈及价格便退缩,怀疑“做大生意的老板是不是都离开上海了”。
随着“金税四期”系统全面上线,税务监管进入数据精准时代,个人所得税稽查力度显着加强,监管重点正从企业账目转向个人收入。
“金税四期”系统运行后,个人所得税资料已与社保、公积金、银行流水、用工备案等数据实现互联共享。税务机关利用算法模型自动识别多点收入、异常报销与虚假专项扣除等行为,形成“人企同查”的立体监管格局。
多地税务系统发布提示,自2025年起,个税年度汇算将成为稽查重点。重点对象包括同时在两家以上单位取得工资薪金者、兼具个体工商户与职工身份者、虚报子女教育或住房贷款扣除者,以及在多家公司挂职或领取顾问费、项目报酬的人员。
南卡大学艾肯商学院经济学教授谢田此前表示,“金税四期的实施,号称是进入“以数治税”的时代,但其实是宣告着中国私营企业在走向死亡、在预示着中国私企之殇。因为从金税一期和二期开始,很多细心的人们都已经发现,这是在编织的一个大网,并且网越来越大,网眼则越来越小。早先的网原来只抓大鱼,后来变成也抓小鱼,现在连小虾米也不放过了。”
“最后,等着金税五期走向现实,中国金融和税务的池塘里,连微生物也不能逃脱,对社会和金融的控制可以说是登峰造极。中国百姓的每一分钱,都会直接在党的眼皮底下,并且给了他们予取予求的权力。金税四期步入实施,作为强力捞钱的工具。
就该收他们税狠狠的搞他们。都是他们卷。卷的自己没有利润。。。活该上天台
		页: 
[1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