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石化主业萎缩
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(简称“中石化”)10月29日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,前三季度营业收入21,134.41亿元(人民币,下同),同比下降10.7%,净利润299.84亿元,同比下降32.2%。其中第三季度营收同比下降10.9%,净利润同比下降0.5%。分板块来看,炼油、化工以及营销三大板块均出现收缩。中石化前三季度原油加工量18,641万吨,同比下降2.2%。
营销及分销板块同样承压。前三季度成品油总销量17,140万吨,同比下降5.7%,其中境内零售量8,267万吨,同比下降3.7%。
不仅是中石化,中国成品油产销整体萎缩。统计局网站发现,中国汽油月度累计产量同比自今年2月开始持续下滑,9月则下降5.3%。柴油月度累计产量同比自2024年2月开始连降21个月,9月则下降2.5%。
2024年以来,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压缩燃油车市场空间、LNG重卡加速发展替代柴油重卡,占中国石油消费六成以上的交通运输用油迎来关键转折点。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旗下智库发布的报告均显示,中国成品油消费量2024年同比下降2.4%,行业进入减量发展阶段,成品油消费触顶回落。
据发改委官网显示,10月24日起,国内汽、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下调265元、255元,年内汽、柴油价格整体分别较2024年底下跌745元/吨、715元/吨。全国大多数地区车用柴油价格将降至6.6元~6.7元/升,92号汽油零售价将降至6.8元~6.9元/升,成品油价全面步入“6元时代”。
2024年中国炼厂平均开工率74.9%,同比下降4.0个百分点,全行业炼油毛利润降至70元/吨,而2022年和2023年的毛利润分别为290元/吨、360元/吨。
路透社曾分析说,即使中国经济在持续的刺激措施下开始恢复增长势头,而且也避免了美国川普政府预期征收的关税所造成的任何损害,(成品油消费)情况可能仍然如此。
中石化最大的问题出在化工板块。前三季度该板块息税前亏损82.23亿元,成为拖累整体业绩的主要因素。由于中国化工新增产能持续释放导致产品价格低迷,第三季度单季化工板块亏损从上年同期的56亿元扩大至74亿元。
中石化主管的《中国石油化工》报导,从中国主要监测的157种化工产品来看,上半年盈利的品种占46%左右,其中毛利率>5%的不足1/3,毛利率在±5%之间的达44%。
国信证券发布研报称,现阶段石化化工行业“内卷式”竞争问题突出,低质量、同质化的无序竞争导致企业普遍面临增产不增利困境,全行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从2021年的8.03%持续降至2024年的4.85%,2025年上半年仍处低位。
勘探及开发板块实现盈利,该板块前三季度实现息税前利润380.85亿元,成为公司最大的利润来源。
值得注意的是,公司资产负债表透露出一些隐忧。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从646亿元激增至1,062亿元,增幅64.5%。同时,应付债券从256亿元增至526亿元。
今年以来,中石化在香港上市的股票下跌了5.2%,而港股恒生指数却上升了31.3%。
资料显示,中石化主营业务涉及石油与勘探开采、管道运输、销售;石油炼制、石油化工、化纤、化肥及其它化工生产与产品销售、储运等。
		页: 
[1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