压花机构 压花深度数据不稳定
问https://pic1.imgdb.cn/item/687f08d058cb8da5c8cad910.jpg
答
那原因可太多了,有各种可能性。
滑轨存在间隙、磨损或导向刚性不足,导致压花辊在前后移动时位置偏差(如倾斜、偏移),压花力分布不均。
丝杆传动系统的刚性不足,导致每次压花行程的终点位置存在微小偏差。
压花辊与胶辊的接触面存在不平整、局部磨损或弹性变形,导致压力传递不均匀。
胶辊改为固定后,其支撑结构(如底座或支架)未能完全抵消压花力产生的反作用力,导致胶辊整体下沉或变形。
压花辊在滑轨上移动时,因惯性或振动导致瞬时偏移,影响压花深度一致性。
取消压力传感器后,无法实时监控压力,更导致压力控制不精确,从而影响压花深度。
优化方向当然就是针对以上的可能因素。在原有滑轨基础上加装导柱,减少压花辊移动时的偏移。
通过调节滑轨的预紧装置(如锁紧螺母或垫片),消除滑轨与压花辊之间的间隙。
用激光干涉仪或高精度直尺检测滑轨的直线度,必要时更换更高精度滑轨(如精密级线轨)。
更换高刚性联轴器,增加丝杆支撑轴承,校准丝杆螺距精度。
在压花辊内部加装高强度金属芯(如钢芯),提升其抗压变形能力。
用研磨或抛光工艺修整胶辊表面,消除局部凹凸不平。
通过更换不同直径的胶辊或压花辊,扩大接触面积以分散压力(需根据箔材厚度调整)。
快速措施:
增加胶辊支架的加强筋,在胶辊固定支架上焊接或铆接加强筋,提升整体刚性。
使用高强度紧固件,替换原有螺栓为高强度螺栓,并确保预紧力一致(用扭矩扳手校准)。
局部补焊或加固,对胶辊支架的薄弱部位进行补焊或加装金属垫片。
在滑轨末端加装液压或机械阻尼器,吸收压花辊移动时的振动。
优先实施改动量最小的措施(如增加辅助导向结构或更换联轴器),观察深度波动是否改善。
页:
[1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