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razypeanut 发表于 2022-2-22 14:17:36

当年苏联还是靠乌克兰续的命

目前普遍认为库尔斯克会战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,然而事实上相反。

打完库尔斯克后,苏联的动员已经到了极限,还控制在苏联手里的领土,18-55岁的男子已经全部都动员完毕了,甚至囚犯都用上了,成立了不少惩戒营,也就是说,苏联的血液已经被抽干,哪怕抓壮丁都抓不到一个男人出来了。

而根据解密的档案显示,库尔斯克的交换比是1:3,3个苏联人换一个德国人,更可怕的是,当时德国还未进行总动员,还是8小时工作制。

所以,库尔斯克之后非但不是转折点,反而是苏联最危险的时刻。

当时斯大林很清楚这一点,德国高层也清楚这一点,击败苏联已经进入了德国高层的倒计时,修整2-3个月,再同苏联打一场类似库尔斯克的大型会战,就凭这1:3的交换比,苏联是耗不起的,届时就能拿下高加索油田,苏联必定求和,就能全力对付西线。

此时斯大林孤注一掷,将国内16-18岁男性,18-50岁女性,全部动员,替换掉驻守部队,对前线作了有限的补充,发动了第涅伯河战役,目标直指乌克兰。

当时乌克兰是人口密集区,又是大粮仓,是斯大林急需的兵源和粮食产地,这是真正的最后一搏。

所幸的是,苏联以5:1的交换比,夺回了乌克兰,人力资源危机得以解除,随后立刻对乌克兰总动员,暴兵,反推德国,这才是真正的转折点。

胸大当饭吃 发表于 2022-2-22 15:18:27

上边的1:3是德国1苏联3,下边的5:1是德国5苏联1么?

ylan 发表于 2022-2-22 15:20:58

斯大林格勒战役时德军兵力就不足,不得不用战斗力孱弱的仆从国军队守护两翼,最终作为机动力量的第六集团军被歼灭。库尔斯克,古德里安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装甲力量又被耗的差不多了,之后就靠曼施泰因在南线维持,等到第聂伯河右岸战役时,德国国防军实际素质已经下降很多了,也已经不行了。我认为德军战力,42年是巅峰,同时也是分界线,42年以前,还有相当一部分军队高层对纳粹没有太多兴趣,是职业军人,再往后就不行了

crazypeanut 发表于 2022-2-22 15:40:07

ylan 发表于 2022-2-22 15:20
斯大林格勒战役时德军兵力就不足,不得不用战斗力孱弱的仆从国军队守护两翼,最终作为机动力量的第六集团军 ...

德国兵力不足是因为德国没作总动员,甚至没转入战时经济,还是8小时工作制,德国要到1944年才开始总动员,那时候苏联已经开始反推了

德国一直没作总动员的原因,目前众说纷纭,最简单的一种说法是希特勒不想降低国民福利,或许最简单的原因就是真相

engine 发表于 2022-2-22 16:39:34

卖乌克兰的粮食,换东西,饿死一大批人,这是最早的“自然灾害”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当年苏联还是靠乌克兰续的命